成果转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科研 > 成果转化 > 正文

智慧课程建设再创新 ——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与智慧树网共探AI教学未来

发布时间:2024-08-30    作者:  韩一鸣    来源:       浏览次数:    


 8月29日,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联合智慧树网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基于AI教学改革和知识图谱结合的智慧课程建设师培工作坊”,聚焦于探索和推进“智慧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本次活动通过理论讲解与智慧课程建设实践的结合,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学院后续的智慧课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教育部政策引领,“智慧课程”蓬勃发展

今年3月,教育部高教司在《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上发文,指出人工智能正引领着高等教育的数字化创新发展。文件强调,高等教育需要在育人理念、办学路径、教学模式、学习范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变革,提出要塑造“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随着“智能+”理念的不断深化,教育部将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计划建设一批智慧课程,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

昆明理工大学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一直在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的号召,致力于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此次与智慧树网的合作,是学校在智慧课程建设中的一次重要尝试。智慧树网作为国内领先的教育科技平台,拥有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和先进的AI技术支持,为此次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工作坊分为5个小组,分别命名为“电力魔方”“高压猎手”“信号追光”“电机旋风”和“数电卫士”。各小组围绕“智慧课程”的定义与内涵、AI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知识图谱的构建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在工作坊活动中分别进行了“课程知识模块设计”“知识图谱问题图谱搭建”“知识点精装修”“AI工具的构思与体验”四个环节,通过一系列关键问题的引导,与会教师深入探讨了智慧课程建设过程中的诸多关键主题。

AI赋能教育,促进教学模式创新

在本次工作坊中,智慧树网的专家详细解读了智慧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人工智能赋能混合式教学的实际效果。与会教师通过参与讨论、实践操作,进一步熟悉了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工具,并在混合式教学设计中尝试融入这些工具。大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的引入,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创新教学的机会和手段。

知识图谱作为智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此次工作坊的重点讨论内容之一。通过构建课程知识图谱,教师们能够更加系统化地整理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结构。同时,知识图谱的使用也使得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化辅导和智能化评价成为可能,大大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推动智慧课程建设,迎接教育新时代

通过本次研讨会和工作坊,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与智慧树网成功构建了智慧课程建设的初步框架,并为未来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师们在交流与学习中,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教学创新能力,为智慧课程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作坊的组织者表示:“此次与智慧树网的合作,不仅是一次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更是学院在教学改革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迈进。我们希望通过智慧课程的建设,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更多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此次研讨会暨工作坊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在智慧课程建设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下一条:电力工程学院两名教授入选2023“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