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支部基本情况
中共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水利工程专业研究生支部委员会于2009年10月成立,目前支部有正式党员26人,预备党员4人,共计党员人数为30人。其中教师党员1人,学生党员29人,另有积极分子28人。本支部设有3名支部委员:支部书记沈春颖,组织委员张龙,宣传委员李长珍。
![](/__local/5/80/26/793F54789E76390AA0CE1DE6870_5976C483_909C9.png)
二、受到奖励表彰情况
1、本支部在2024年支部分类定级中确定为“先进”党支部。
2、支部书记沈春颖同志自2019年10月担任支部书记以来,2021年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21年获“红云园丁模范教师奖”;2021年获院级党员之星“敬业之星”荣誉称号;2023年获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24年获“教学名师”;2024年5月获第三届云南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教学方面,2024年获云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2021年主持昆明理工大学“四轮”协同驱动下“四位一体”现代水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得教学成果二等奖;2023年获中国水利协会水利类专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荣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云南赛区比赛暨第五届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主持昆明理工大学教育教改课题项目2项;主持水利协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项;主持省级一流课程1项;主持校级一流课程2门;近三年发表教改论文3篇。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计划训练项目1项,并以“优秀”结题。三年内,所带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1人、省政府奖学金2人、潘家铮奖学金2人、省级三好生1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2人;指导第云南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获云南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指导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指导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杯”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在科研方面,2021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漩涡识别的鱼道水流结构对鱼类行为影响及其机理研究;2022年获批云南省教育厅流域内引调水工程高原河湖综合治理科技创新团队,成为团队带头人;近三年发表论文19篇、专利10项。
3、党支部学生党员三年内,获2024年国家奖学金1名、获2023年国家奖学金1名、获2023“研究生省政府奖学金”2名;获2023“云南省级优秀学生干部”1名;获2021云南省级三好学生2名;水力水电科学技术奖第十五届、第十六届“潘家铮水电奖学金”2名;累计获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14人次,累计获研究生二等学业奖学金4人次,累计获研究生三等学业奖学金3人次,累计获校级研究生干部奖学金2人次,累计获校级优秀研究生干部4人次,累计获校级优秀共青团员1人次,累计获校级三好研究生1人次;
获电力工程学院第四届“党员之星—博才之星”荣誉称号1名;获第十四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名;获第十五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获第十六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4名、二等奖2名;获2023“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1名;获2022第一届云南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1名;获2023第二届云南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5名;获2024年第三届云南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1名;获2024年第三届云南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1名;获2022年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1名;获2022年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1名;获2023年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5名;获昆明理工大学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7名;获昆明理工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设计艺术作品竞赛三等奖1名;获第十一届“挑战杯”云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节项目一等奖1名;获昆明理工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数学建模强化训练赛优胜奖1名;荣获2021年研究生学术科技成果创新大赛三等奖1名;获2021年中国高校大数据挑战赛三等奖1名;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名;获昆明理工大学第三届迷你马拉松完赛奖1名;获2022“外研社•国才杯” 全国英语阅读大赛校级初赛二等奖2名;获202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省级三等奖1名;获北控水务杯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生态环境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4名。
三、创建一流党建举措
1.学思想补足“精神钙”,跟核心强化“指路灯”
支部持续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系列讲话精神,坚持将云岭先锋、学习强国等APP作为强化思想理论的网络主阵地,坚持将“三会一课”作为武装思想的第一线,定期开展“好书推荐会”“科研心得座谈会”“红色思想分享会” 、 “深化拓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教育”等线下活动,线上线下联动学习,形成以讲促学、以学促思、以思促干的“党建+学术”积极氛围,引导支部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形成思想共识——支部党员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科研驱动力,强化科研软实力,加强创新创业,加强打造“政治理论学习+学术创新”型党支部。
2.“强党建”驱动科研“引力场”
每季度开展“科研成果交流会”“前沿科技讲座”等活动,邀请科研人员汇报科研项目前沿和成果,充分展示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同时,通过搭建沟通平台,促进科研交流合作。同时,建立科研党建奖励机制,根据党员在专利权和论文发表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称号,并开展表彰大会,激励支部党员积极科研。科研成果亦可以作为党支部创新驱动后备力量,由支部书记带头,动员支部党员,协调分工,申报横向课题研究,横向课题研究经费作为党组织活动经费,形成党支部刺激科研,科研反哺党支部的双向互动机制。
3.抓作风强引导,遵党章守党纪
用党章党纪严格规范支部党员言行,加强引导党员严守党纪红线,落实谈心谈话制度,每月开展一次“我有话向组织说”活动,每个季度开展一次“党员心连心座谈会”“致书记的一封信”等活动,及时了解党员思想动态,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定期组织开展生活会,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查摆和解决问题,构建“及时查+及时改”常态化型党支部。
4.吸纳人才遵制度,发展党员严要求
严格遵守党员发展制度,发展党员严格遵守5阶段25步骤要求,遵循“标准严格、培养严格、程序严格”的原则,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细化标准和程序,认真组织考核和培训工作,严格党员标准、发展程序以及工作纪律,严把党员“入口关”,为组织注入新鲜积极的“血液”。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的党员档案和管理制度,及时跟进党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建设风清气正型党支部。
5.高举旗帜,广泛宣传
政治立场鲜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系列讲话精神,引领广大师生听党话、跟党走,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根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昆明理工大学“红土”精神,以学校建设为中心,深挖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师生典型,利用“两微一端”信息平台广泛宣传具有较大影响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典型经验,并线下组织开展学习,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传帮带”,展现新时代中国风貌,讲好中国现代化故事,打造引领型党支部。
6.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必须贯彻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支部成立党员群众心连心小组,深入群众,了解其困难、诉求与建议,形成群众有困难找支部、支部积极响应群众的双向互动机制;组织开展“我为身边群众做一件好事”“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月’活动”“志愿者,在行动”“考研交流会”等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党员深入社区、学校等地方开展志愿服务,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业务水平,形成服务型党支部。
![](/__local/D/B7/2C/F1F00EF9607E9F2FC594971AC6E_3B115744_A17D8.png)
四、创建一流党建的成效、特色和亮点
成效:
1.齐心协力,团结凝聚
支部定期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系列讲话精神,支部党员们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完成党支部新党员档案材料审查、毕业生党员档案去向审查、积极参与党史学习教育、踊跃参加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成就展等活动,思想统一,凝聚力量。
2.活力焕发,甘愿奉献
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党员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支部成员在学术科技节开幕式、学术科技成果创新大赛、安全宣传活动中积极志愿服务,展现出新时代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精神面貌。
3.规章立足,纪律严明
党支部积极开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并严格要求党支部全体党员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约束自身言行。
特色及亮点:
1.创新发展,助力党建新方式
支部党组织活动切实从会议室转变为“三下乡”活动,积极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获批2022年研究生“践百年路根土情”特色实践项目,支部成员主持弘扬伟大革命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革命老区“千年拉祜”实践活动圆满完成。
2.学风优良,科研党建两手抓
支部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为导向,凝聚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围绕科研搞活动,搞好活动促科研”的原则,鼓励支部党员多参与课题研究及各类竞赛。目前支部党员已获得国家级比赛证书6人次,省级比赛证书9人次,校级比赛证书20人次;累计发表论文19篇、专利10项。
3.宣传典型,弘扬校园新风尚
党支部根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召开支部大会,党员们轮流发言自身优点以及科研成果,民主测评,选举本支部“学术之星”“进步之星”等荣誉称号,并广泛宣传学习,典型事例传帮带,弘扬新时代校园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