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电力学子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4-08-20    作者:  吕天阳    来源:       浏览次数:    


722日—25日,昆明理工大学暑期“三下乡”卫国戍边社会实践团队(电力工程学院)前往云南省玉溪市开展社会实践,以实际行动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一、前期准备

722日,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砥砺强国之志·厚植家国情怀”实践团队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在电力楼312室举行,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兵、团委书记吕天阳、西安交通大学军事教研室王志朋及实践团队全体成员参加。

二、民族团结一家亲 乡村振兴心连心

实践团队来到玉溪市红塔区大营街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参观了玉溪甸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梅花鹿养殖基地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乐活山谷,彝韵密罗”大密罗社区“和美彝村”建设情况。在梅花鹿养殖基地,由红塔区大营街团工委副书记黄俊杰和养殖基地负责人共同讲解,实践团队了解到甸苴社区产业基础薄弱,2017年才实现脱贫,20225月,社区成立村办公司——玉溪甸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向银行贷款50万元,于20231月引进21头梅花鹿。经过1年多的驯养,目前基地养殖规模150余头,预计今年可实现集体经济收入90万元。在大密罗社区,讲解老师带领实践团队参观了“滇中农耕文化馆”和东山土司龙潭分署,讲述着大密罗社区以民族文化为根,筑牢乡村振兴基石的奋斗故事。实践团队在这里感受着大密罗社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彝族历史文化,见证着和美彝村再焕新颜。

三、寻访地方历史见证者 乡土文化传承人

在玉溪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上,孕育了无数的珍贵文化遗产,如同一粒粒珍珠般散落。实践团队来到红塔区大营街街道,寻访陈宝贵的乡村博物馆情节。走进陈氏浮雕文化馆,陈宝贵老先生的浮雕作品和历史街道、传统建筑映入眼帘。一幅幅精美的浮雕作品,就像是凝结的音符,诉说着陈宝贵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蕴含着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传承。出于对家乡的深沉热爱,陈宝贵悉心收集整理各类关于大营街的实物和文献,他将这些详实的素材倾注到浮雕创作中,先后创作出《端午汇溪图》《汇溪风俗图》《中国乡村浮雕图集》等200余幅充满乡村记忆的浮雕作品。这些木雕作品将大营街、滇中的乡村记忆生动地呈现在实践团队面前,展现出陈宝贵老先生对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坚定信念。

四、传承红色基因 聆听聂耳和国歌的故事

实践团队来到聂耳纪念馆、聂耳音乐广场、聂耳故居和玉溪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聂耳,原名聂守信,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民音乐家,在他有限的23年生命里创作了37首革命歌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许多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正如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为民族呐喊,为祖国奋斗是聂耳精神的核心。实践队员纷纷表示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要深入学习和大力弘扬聂耳精神,学习聂耳同志树立远大志向,学习他勤奋努力、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精神。在玉溪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实践团队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史料,了解到中共地下党员和党的外围组织成员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同敌人开展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斗争,最终迎来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政权。玉溪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作为红色精神的代表,实践队员表示要保护好旧址的同时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让历史记忆永留存。

五、砥砺强国之志 厚植家国情怀

实践团队来到玉溪市规划馆、科技馆,置身这座集现代科技、历史文化和未来展望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中,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的旅行者,见证了玉溪市从过去到未来的华丽蜕变。通过了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现代化建设成就,队员们更加坚信科技和教育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人才培养必须与时代同步,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在玉溪,有这样一位退伍老兵——云南太标集团董事长张永林,用14余年时间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打造出国家国防教育主题公园——玉溪市国防兵器园。“轰-5战术轰炸机、苏制米-8中型运输直升机、中国歼六单座超音速战斗机……”3000余件“退伍作战器械”从飞机到坦克,从加农炮到高射机枪,从火箭布雷车到将军号吉普车,每一件军事装备实物都让实践队员们热血沸腾。“当过一天兵,一生都是兵”谈到建国防兵器园的初衷,张永林说道:“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强大了,全民的国防教育跟上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实践团队在追忆红色岁月中不断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实践,不断增强青年学子的国防观念、国防素质和崇军尚武精神。实践离不开创新理论的指导,西安交通大学军事教研室王志朋老师以“中国国防与青年担当”“大国崛起与国家安全战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为主题,面向实践队员、澄江消防和吉花社区马房村村民开展专题授课,宣讲覆盖300余人。

六、国之大者铭于心 万家灯火践于行

实践团队与玉溪供电局联合开展“国之大者铭于心 万家灯火践于行”社会责任日活动,本次活动由澄江市政府代表、澄江消防、马坊村村委会共同参与见证,以一场别开生面的“City Walk”形式共赴电网之旅,近距离感受电力人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不懈努力和显著成果。实践团队来到云南电网首个新一代智能变电站——110千伏尖山变电站,感受智能运维、智能操作、机器人巡视等电网的前沿科技魅力,深刻理解玉溪供电局在推动能源转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在天然气站,澄江市消防队面向实践队员开展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辨识及火灾处置小课堂,展现绿色出行安全无忧,共筑绿色出行新风尚。在玉溪电网助力下,马坊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队员以“寻宝之旅”了解垃圾发电原理及澄江垃圾发电站发电并网路径。本次联学共建活动让实践队员们近距离感受电网企业的安全、可靠、绿色、高效。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要立足专业,脚踏实地,弘扬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七、结语

砥砺强国之志,厚植家国情怀。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军事教研室青年师生通过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玉溪市红塔区、大营街、大密罗社区、吉花社区马房村等地,以“卫国戍边”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学、宣讲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接下来,实践队员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投身国家安全和国防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奋进。




实践成员感悟:


砥砺强国之志,厚植家国情怀。为期四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体验到了玉溪发展的规模以及似火的热情。饱含彝人文化的物品、聂耳创作国歌的故事,这是玉溪富有的文化传承;大营街梅花鹿养殖基地、玉溪市规划馆,这是玉溪乡村振兴以及城市发展的强力基底;玉溪市第一党支部旧址、聂耳纪念馆,这是玉溪优秀的红色传承。传承与创新,是我们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的有力途径,通过了解玉溪市传承创新的优秀案例,我切身实地体会到了作为青年的我们要提高政治素质、夯实能力本领,发挥自己的所学所长,到祖国需要我们的地方去,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勇担当。

——实践团队成员 范明良

为期四天的“三下乡”落下帷幕!此刻的我虽然身体上是乏累的,但是心中却是充实的。这几天我们去往了玉溪市等地参观和考察了各种代表性地标,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这让我在了解国情的同时也得以充实自己,磨炼自己,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我觉得大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课本,还应该走到群众中去,去脚踏实地体验,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实践团队成员 严根秀

电力点亮新未来,科技助力双碳减。我跟随实践团队来到了玉溪市澄江供电局,进行了一次别样的City Walk”。旅程的起点为云南首座智能变电站110千伏尖山变电站,做好防护措施后便进入变电站内部参观,见证了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主控开关柜以及智能继电保护系统,不仅为日常运维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更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接着来到电动汽车充电桩,我了解到澄江市已经实现了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全覆盖,实现了充电基础设施“乡乡通”,最后学习了城市垃圾转换成电力的神奇过程。这次旅程让我切身体会到了科技创新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作用。通过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我深感肩上责任之重,“经济发展,电力先行”,作为电力工程学院的一名学子,是万家灯火的守护者,是电网铺设的排头兵,为此更应夯实学识,踔厉奋发,为国家电力系统发展注入不懈动力!

——实践团队  邵涵博


上一条:“七秩昆工 逐梦启航”电力工程学院开展入学教育系列活动
下一条:电力工程学院学子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得佳绩